HOTLINE
0898-08980898发布时间:2025-09-05 15:48:37 点击量:
作为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璀璨瑰宝,二十四节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饮食与生活。白露,作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,通常在每年公历9月7日或8日到来,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载:水土湿气而为露,秋属金,金色白,白者露之色,而气始寒也。此时,冷空气日趋活跃,昼夜温差逐渐拉大,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晶莹的露珠,悄然点缀在清晨的草木之间,故得“白露”之名。民间常有“白露秋分夜,一夜凉一夜”的说法。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:“鸿雁来,玄鸟归,群鸟养羞”,生动展现了此时候鸟南飞、群鸟储食忙碌而有序的自然景象。
白露节气将至,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友好图书馆携手中新天津生态城学苑社区、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、天津经开区蓝天救援队举办了“节气乳品文化和食品安全”主题科普宣讲活动,将古老的节气养生智慧与现代的科学营养知识完美融合,为大众尤其是孩子们,打开一扇了解传统与科学的大门。
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研究生、经开区蓝天救援队志愿者陈阳结合自身专业,生动讲解了白露节气的气候特征与养生要点:随着白露来临,天气转凉,空气愈发干燥,人体极易受到“燥邪”侵袭,出现口鼻干燥、皮肤干裂等不适症状,此时养生应注重“滋阴润燥、养肺益胃”;在饮食方面,除了常见的梨、银耳、百合等润肺食物外,乳制品也凭借独特优势,成为了白露养生的绝佳选择,与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的牛乳“治反胃热哕,补益劳损,润大肠”等功效一脉相承。
主讲人还带领大家踏上了一场乳文化的探索之旅。我国的乳品文化源远流长,早在周朝《礼记》中已有乳制品用于祭祀的记载,见证了古人对食物的珍视以及对自然馈赠的感恩之情;至魏晋南北朝时期,《齐民要术》系统记录了多种乳品加工技术;唐元以后,乳制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,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与此同时,西方乳文化同样异彩纷呈,如法国的布里奶酪、意大利的帕玛森奶酪,皆具数百年的制作历史与独特风味,牛奶更是西式烘焙不可或缺的原料。这些乳文化的发展,不仅展现了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乳品的独特理解与演绎,也彰显了东西方饮食文明的交流与融合。
在互动交流环节,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与“白露知识问答”,踊跃抢答“白露有哪些物候特征”“哪种乳制品更适合白露时节食用”等问题。在趣味手工环节,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,用五彩橡皮泥精心制作出“牛奶盒”“酸奶杯”等充满童趣的作品,有的孩子还在作品上巧妙地添加了白露元素,如用白色黏土制作的露珠,或是画一只南飞的大雁,将抽象的节气知识与乳品文化通过双手化为生动形象、富有创意的手工艺品。
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白露节气的文化内涵,掌握了乳品的科学知识,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、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。主办方表示,将继续结合中医养生与现代科学知识,为孩子们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体验,让古老的智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,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融合的魅力。(记者 仇宇浩)
